众所周知,艺术审美是需要培养熏陶的。不仅是培养艺术观念,更重要的是培养审美者作为艺术鉴赏主体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就拿影视作品来说,当它面向观众的时候,艺术作品本身便具有了独立性,不再仅仅是创作者的产物,观影者在鉴赏过程中产生的感受、见解与认知是基于个体不同情况的,是否与作者的表达相一致不重要,因为观影者在艺术鉴赏过程中是占据主体地位的,是能动的,所以,任何影片没有“看不懂的”,观影者在说看不懂时更多的是在表达疑惑和新鲜感。

而让学生确认自己作为观影者的主体性,敢于肯定自己的观影感受,勇于表达自己的观影观点,是这次分享会的主要目的。

《中国奇谭》是一部深受欢迎的中式悬疑动画短片集,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与Bilibili网站联合出品。这个系列包括八个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故事,如《小妖怪的夏天》、《鹅鹅鹅》、《林林》等,每个故事都以其独特的方式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同时融合了现代元素和创意。
《中国奇谭》的创作风格强调了“奇谭志异”,每个故事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叙事方式。例如,《鹅鹅鹅》的剧本改编自《续齐谐记》的《阳羡书生》,其独特的默剧风格和第二人称的字幕旁白,其中的大量留白不单单为观众提供了思考空间同时也为观众带来了一种奇幻、苍白和空虚的感觉。这种风格在中国动画中相对罕见,展示了中国志怪故事的含蓄和意蕴。

这次观影活动于5月31日周五中午开展,由鱼城书院与通信工程学院异科导师李毓美共同筹备的,在鱼城书院李欣然老师的倡导下,李毓美老师准备了丰富的分享内容,将《鹅鹅鹅》短片作为分享影片,并介绍了影片的背景、主题等内容,以拉片的方式带学生开展一场解放想象力的观影盛宴,在李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与鼓励下,学生们逐步打开了对于影视艺术审美的主体意识,肯定的结合自身学习生活经验讲述了对于影片主题的看法与认识。


文言隐同学说,《鹅鹅鹅》整个故事写货郎闯入鹅山这个小世界,见闻山中人情,终于丢失了自我。妖直接与人互动;而货郎的态度,也从最初狐狸书生的恐惧,过渡到见连环吃人的惊诧,再到见到鹅女的动情,最终“走不出鹅山”。货郎的态度变化也是人进入妖世界后,从惊恐到融入的过程。

谢铖山同学说道,这里的狐妖变的书生其实继承了古代常用的模式,即狐魅惑人,是欲望的象征。然而当书生吞下兔、兔吞下猪、猪又吞下鹅女,书生究竟是祸害了货郎还是救了货郎,又变得暧昧不明起来。好像是到头来一切成“空”;又好像是有意告诫货郎当断则断,不要被欲望牵引后悔莫及。
文:李毓美、谢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