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鱼城书院里,茶烟轻笼着暖阳。3月26日全生异科导师杨中原带领在校大四学生走进"申时茶思"活动现场,这场特色茶会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交融处,与毕业生奔腾的焦虑短兵相接,浇灌出独特的育人风景。

茶艺师点燃柏子香,带领大家完成七轮茶饮。前两盏茶让习惯碎片化的我们重拾专注力,当第三杯茶汤滚过舌尖,在第四盏茶的静默时段,学生正用镜头语言记录茶烟升腾的轨迹,不同专业的师生在同一时空共享文化基因,静止的茶席便成了思想流动的河床。当第五盏温热抵达胃脘时,茶艺师引导的呼吸冥想显露出特殊功效,茶汤的能量在一点点释放,我们的精神也从发散到收束,从紧张到放松,茶杯井然有序地排列,杯中倒映的,是同样安顿放松的身影。愿散场后大家携这七杯茶的能量重回生活,将申时的澄明,置于案牍劳形时的一杯茶里,用呼吸的温柔与静默,调节赶路的匆匆步履。




茶香犹在袖间,这场始于减压的茶会,最终呈现的是学校立体化育人体系的生动截面、异科导师特有的育人肌理,传统文化在此不再是静态标本,异科导师特有的"学科破壁"智慧正悄然生长,当静默冥想唤醒内在生长力量,学校全人育人理念在茶汤起伏间自然显现,通过异科导师活动以文化为经纬编织的跨学科协同育人网络,让真正的竞争力不仅存于简历的铅字里,更在于懂得在时代湍流中保持精神舒展的生命艺术。

这场特殊的申时茶会,恰似异科导师制在毕业季递出的温柔路引。当简历与论文在茶香中暂时退潮,不同专业背景的师生通过文化基因的共鸣达成教育共振。那些被焦虑遮蔽的成长向度,终将在这样的跨界浸润中重新显影。
师生感悟:
申时的茶烟漫过窗棂,青瓷碗底漾开一片明前春色。看着学生们略显疲惫却依然专注的脸庞,那些困在他们眉间的毕业压力终于在茶汤第七啜时得以舒展,忽然意识到这场茶会来得正是时候。茶道最妙处原不在技艺,恰是这方寸茶席间,让紧绷的弓弦暂得松泛,使奔忙的步履暂获栖迟,传统文化不是束之高阁的展品,而是能让年轻人在纷扰中安放身心的精神家园。
--全生异科导师 杨中原
捧着温热的茶杯,没想到今天的茶艺体验让紧绷的神经松了下来。冥闭双眼,当按指导七口喝完茶汤,后背微微发汗时,最近的焦虑好像随着茶烟飘散了些,突然想起小时候外婆常说"心急喝不了热茶"。活动结束时看着暖阳,心里也比来时敞亮许多,这些传统文化里藏着前辈们的智慧,就像导师说的,越是忙乱的时候,越要给自己留盏茶的时间。回宿舍路上,决定把囤的速溶咖啡换成茶包,毕业论文攻坚期或许需要这份从容。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段家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