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下午16:00,在端午佳节来临之际,李红艳、李海燕、唐世静、徐桂霄与任涛五位导师带领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淬炼商学院、艺术传媒学院的多名学生在鱼城书院头脑风暴活动室开展了一场“粽叶飘香迎端午”主题活动。本次活动以“包粽子、品传统、颂祖国”为主线,通过“学、做、煮、尝、唱”五大环节,让师生沉浸式体验端午文化的魅力,增进跨学科交流,厚植家国情怀。

学:巧手包粽,传承技艺
活动伊始,老师们为同学们准备了糯米、蛋黄、鲜肉等丰富的食材和粽叶、棉绳等材料,整齐地摆放在活动室的桌子上。面对这些材料,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包粽子技巧都特别生疏。大家纷纷打开手机,在网络上搜索教程,仔细观摩视频中的步骤,跃跃欲试。因为不少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包粽子,手法生疏,粽叶总是不听使唤,糯米也常常“漏馅”。但在不断摸索和相互交流中,老师和同学们都逐渐掌握了包粽子的要领。



做:巧手生花,创意无限
掌握了基本技巧后,师生们分工合作,开始了包粽子大比拼。老师和同学们认真地挑选粽叶,仔细地包裹糯米和馅料力求将粽子捆得严严实实。同时,发挥创意,包出三角形、四角形甚至迷你粽。活动现场欢声笑语不断,其乐融融,不一会儿,一个个形态各异的粽子便堆满了桌子。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不仅提高了包粽子的技巧,还激发了彼此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活力。



煮:耐心等待,香气四溢
在包粽子的同时,老师们也把包好的粽子一批批送进沸腾的大锅中蒸煮。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温逐渐升高,粽叶的清香开始在活动室里弥漫开来,与糯米、馅料的香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股独特的香气,让在场的师生们垂涎欲滴。

尝:共享成果,情意浓浓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准备的食材都消耗干净,桌上的粽子堆成了小山。此时,先前下锅的粽子也出锅了。师生们迫不及待地拿起粽子,小心翼翼地拆开粽叶,露出里面晶莹剔透的糯米和诱人的馅料。大家互相分享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唱:齐声高歌,礼赞祖国
活动的最后,全体师生手举粽子,齐声高歌《我的祖国》。悠扬的旋律在活动室里回荡,大家用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深深祝福。歌声中,师生们仿佛看到了祖国的壮丽山河和悠久历史,感受到了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和骄傲。这一刻,粽子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承载着师生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本次异科导师活动,让师生们体验了传统节日的乐趣,了解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在协作与分享中加深了情感。未来,重庆移通学院异科导
师们将继续以创新形式推动传统文化教育,让优秀文化在校园中焕发新的生机,为培养具有文化素养和家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懈努力。
师生体悟
今天的包粽子活动给了我很大启发。看到学生们从最初的笨手笨脚到逐渐掌握技巧,再到最后品尝自己劳动成果时的喜悦,这种体验式教学的效果远超课堂讲授。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不同专业的学生互相帮助,分享经验,今后我会将这种实践模式更多地引入到教学中。
——全生异科导师 李红艳
今天的包粽子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看到学生们在实践中展现出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让我对跨学科人才培养有了新的思考。特别是当学生们尝试创新粽子造型时,那种勇于尝试、不怕失败的精神,正是我们教学与科研工作中最宝贵的品质。
——全生异科导师 李海燕
从商科教育的角度看,今天的包粽子活动是一个绝佳的管理学案例。从原材料的准备、人员的分工,到流程的优化、质量的把控,整个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项目管理过程,这种协作是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全生异科导师 唐世静
今天的包粽子活动让我看到了学生们在实践中的团队协作能力。从一开始的生疏到后来的熟练,学生们互相帮助、分享经验,这种团队合作精神让我印象深刻。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追求速度,有的注重质量,还有的尝试创新粽子的形状和口味,让我明白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全生异科导师 徐桂霄
今天的包粽子活动这种实践体验比课堂上的理论讲解更加生动和直观。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类似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专业知识。
——全生异科导师 任涛
今天的包粽子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技艺与现代思维的碰撞。一开始,我对包粽子一窍不通,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指导下,我逐渐掌握了技巧。我发现,包粽子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创新思维。我们尝试了多种不同的粽子形状和馅料搭配,最终包出了既美观又美味的粽子。这个过程让我意识到,传统文化也可以通过创新来焕发新的活力。
——花果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赵娇凤
作为一个整天与代码打交道的理工男,今天的包粽子活动给了我全新的体验。刚开始时,我完全找不到感觉,粽叶总是不听话,糯米也老是漏出来,这让我想起了初学编程时的挫败感。但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慢慢掌握了技巧,发现包粽子和编程其实有相通之处,都需要耐心、细致和逻辑思维。当最后吃到自己包的粽子时,那种成就感不亚于成功调试出一个复杂程序。这次活动让我明白,学习不应该局限在专业领域,多接触传统文化,多参与实践活动,对个人成长同样重要。
——廊桥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彭纪祥
(李海燕/撰 李红艳、唐世静/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