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锤炼动手实践能力,深化师生情感联结,引导学生在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慢下来感受匠心之美,11月12日下午2点30分,异科导师黄谨安带领人工智能专升本2班14名学生,在我校第六教学楼知行书驿成功开展“时光留声机八音盒手工DIY”主题活动。活动以手工制作为载体,让同学们在专注创作中释放压力、收获成长,在协作交流中凝聚情谊、共赴美好。
活动筹备阶段,异科导师黄谨安结合人工智能专升本二班学生的专业特点与兴趣偏好,精心挑选了兼具创意性与实操性的木质八音盒材料包,涵盖不同款式的木质底座、精密机芯、传动齿轮、装饰配件等。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黄谨安导师提前多次调试材料、梳理组装流程,并对知行书驿活动场地进行精心布置,营造出温馨舒适、富有创意氛围的创作环境,让同学们一走进活动现场便感受到满满的期待感。

活动正式开始后,黄谨安导师首先通过生动的讲解,向同学们介绍了八音盒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从18世纪欧洲的机械八音盒到如今融入现代设计的创意款式,一个个有趣的历史故事让同学们对八音盒产生了浓厚兴趣。随后,导师结合实物演示,详细拆解了八音盒的组装步骤,重点强调了机芯固定、齿轮咬合等关键环节的操作技巧,并耐心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疑问。“机芯是八音盒的核心,固定时要注意水平放置,避免影响旋律播放。”“齿轮安装时要轻拿轻放,确保传动顺畅。”导师细致入微的指导为同学们后续的创作筑牢了基础。

讲解结束后,同学们迅速投入到手工创作中。活动现场热闹而有序,大家纷纷拿出材料包,按照步骤有条不紊地开始组装。有的同学专注于零件拼接,小心翼翼地将机芯固定在木质底座上,反复调整齿轮位置确保旋律流畅;有的同学发挥创意天赋,用颜料在底座上绘制专属图案,卡通形象、校园风景、个性签名等元素跃然木上;还有的同学相互协作,分工完成裁剪、粘贴、打磨边角等工作,彼此分享技巧、互帮互助,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创作氛围与欢声笑语。


在创作过程中,同学们遇到了不少挑战。有同学因齿轮咬合不顺畅导致八音盒无法发声,黄谨安导师及时上前指导,通过调整齿轮角度、清理卡槽杂质等方式帮助解决问题;有同学对装饰风格犹豫不决,导师结合其性格特点给出创意建议,鼓励大家大胆尝试、展现个性。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精心制作,一个个造型独特、旋律优美的八音盒相继诞生。有的以简约原木风呈现,凸显自然质感;有的搭配浪漫干花与星空颜料,营造梦幻氛围;还有的融入人工智能相关元素,将专业特色与手工创作巧妙结合,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同学们的巧思与心意。

作品完成后,同学们纷纷举起自己的成果拍照留念,并主动分享创作心得。“平时专注于专业学习,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做手工,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慢下来的乐趣,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八音盒发声的那一刻,特别有成就感。”“组装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在导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都一一解决了,不仅学会了手工技巧,还收获了珍贵的友谊。”“我在八音盒上绘制了校园的风景,希望能通过这件作品留住大学时光的美好回忆。”真挚的分享道出了同学们的心声。


师生体悟:
当看到同学们从一开始的生疏试探到后来的专注投入,从彼此陌生到默契协作,我深深感受到了手工活动的独特魅力。八音盒的每一个零件、每一次拼接,都是同学们耐心与细心的见证;每一款创意、每一段旋律,都承载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教育是用心灵唤醒心灵,用陪伴温暖时光,愿这小小的八音盒能成为同学们青春里的珍贵纪念,在未来的日子里,每当旋律响起,都能想起这段温馨的师生同行时光,带着这份匠心与勇气,在人生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全生异科导师 黄谨安
这场八音盒DIY活动就像一场温暖的邂逅,让我们在忙碌的专升本学习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导师的悉心指导、同学们的热心帮助,还有亲手创作的乐趣,都让我收获满满。看着手中转动的八音盒,听着清脆的旋律,所有的压力都烟消云散。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更让我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与师生情谊的珍贵。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带着这份美好回忆,更加积极地面对挑战,珍惜大学时光里的每一次成长与相遇。
——南湖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尹文杰
文字:黄谨安
图片:尹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