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育人理念,搭建异科师生互动沟通的温馨桥梁,11月14日,异科导师陈巧渝与2025级通信工程4班的同学们齐聚一堂,成功举办了一场以“破冰启航”为主题的新生见面会,共同开启大学旅程的全新篇章。

活动伊始,陈巧渝老师以一段诙谐幽默的自我介绍迅速拉近了与同学们的距离。她不仅分享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方向以及在自动化领域的学术背景,还坦诚地谈及了摄影、徒步、羽毛球等个人爱好,还有大学时代的成长经历与收获。她强调,作为异科导师,她将当好陪伴者与引导者的双重角色,倾听同学们的心声,为大家的学业规划与个人成长提供全力支持。
在备受期待的“破冰互动”环节,一系列精心策划的趣味游戏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异科姓名接龙”考验着大家的记忆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在欢声笑语中,姓名与家乡不再是陌生的符号;“兴趣盲盒”通过随机匹配“同好小组”,让同学们因共同的爱好迅速产生共鸣,拓展了社交圈子;而“心愿墙”上匿名写下的大学期待与目标,让初入校园的迷茫与憧憬得以被看见、被回应,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游戏之余,陈老师为同学们详细阐释了“全生异科导师制”的核心内涵与导师的“超能力”。她指出,该制度旨在打破专业壁垒,促进跨学科交流。她将努力为同学们对接科研、竞赛、实习等各类资源,并提供个性化的学业与生涯指导。同时,她也明确了线下见面、线上答疑、一对一预约等多种沟通渠道,并建立了清晰的沟通规范,期待与大家实现高效、顺畅的交流。

在“新生心声”环节,同学们就学业压力、跨专业发展、社团与学习的平衡等困惑踊跃提问,陈老师结合自身及往届学生的真实事例,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活动最后,同学们表达了希望获得竞赛指导、企业参访机会等期望,陈老师一一回应,并公布了后续的系列活动计划,如小组沙龙、主题分享会以及“期中期末复盘日”“生日当月咖啡聊”等充满仪式感的个性化约定,承诺将以持续的陪伴与支持,与同学们携手前行。
本次见面会在温馨而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它不仅成功消除了师生、生生之间的陌生感,更让同学们对未来的大学生活满怀信心与期待,为后续实施个性化、全方位的育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初见恰逢秋光,一张张青涩的脸庞满是对未来的憧憬。这场见面会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温度与力量。当看到同学们在"兴趣盲盒"中找到同好,在"心愿墙"上写下真挚期待时,我更加坚信异科导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成长的陪伴者。跨学科教育的魅力在于打破思维边界,未来我将继续以专业学识为帆,以情感关怀为桨,陪伴同学们在大学这片沃土上探索未知、拔节生长,让每个独特的生命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全生异科导师 陈巧渝
参加这次见面会,让我对大学生活有了全新的期待。陈老师用专业的"反馈调节"理论解读目标设定,让我突然明白跨学科思维能为成长带来无限可能。"异科姓名接龙"让我快速记住了三十多个新同学的名字,"兴趣盲盒"让我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摄影伙伴。最感动的是老师承诺的"期中复盘日",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让初入大学的我倍感温暖。现在的我对未来充满信心,期待在陈老师的引导下,探索更多领域,成为更好的自己。
——北山书院/通信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 向林芳
作者:陈巧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