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3 日 14:30,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第一届高校大学生心理成长纪实作品评选活动在汇江书院会议室启幕,于 16:00 圆满落幕。活动以 “为学、为事、为人” 三维成长中的心理困境为核心主题,旨在搭建大学生心理成长表达平台,通过多元创作展现青春心理蜕变,吸引了各年级、各专业学子积极参与。
活动特邀 6 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专业人士组成评委团,分别是德国工程学院心理专项岗秦雪飞老师、淬炼商学院兼职心理咨询师崔时敏老师、智能工程学院心理专项岗谭英姿老师、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心理专项岗陈颖老师,以及兼职心理咨询师张泽杰老师、梁杰超老师。评委团提前围绕 “内容真实性、心理表达深度、创作感染力” 制定评分标准,为评选的公平严谨提供保障。

经 10 天征集,活动共收30 份高质量作品。现场评审中,评委逐份翻阅文字、绘画等视觉作品,观看影像资料,不时记录要点。多元创作让 “心理成长” 变得具象可感:深度叙事类以访谈、随笔记录从焦虑到自洽的转变,其他创意类更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心理故事,艺术表达类用绘画、手账传递情绪,视听沉浸类微电影则聚焦宿舍磨合、学业调节等场景,真实情节引发现场共鸣。


评审间隙,两位观看同学分享感受时,评委老师们放下手中的评分表,身体前倾,目光专注投向发言同学,暂时停下记录,认真聆听分享,将同学们的反馈记在心里,作为后续讨论参考。
2023 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刘小东直言:“有些深度作品很戳我 —— 像写家庭关系里纠结后释怀的,还有通信专业相关的成长内容,都是身边事,这些情绪和成长细节,代入感远超普通心理文章。”
同专业李庆坦言到:“本以为心理主题会闷,没想到情绪手帐很暖,讲关系的微电影也很有启发,没讲大道理却让人懂了安全感的意义。”



交流环节,一位评委老师与两名同学围坐会议桌,就作品中“为学、为事、为人”三维成长里的心理困境表达、青春心理蜕变等内容展开探讨,神情专注,展现师生双向互动氛围,体现挖掘心理成长价值的专业与热忱。

评审结束后,评委结合前期记录与同学反馈,围绕主题契合度、创作表现力、心理内涵分析讨论:聚焦真实性、点评创新性,交换争议作品观点,结合评分标准比对,共同得出结果:一等奖 5 名、二等奖 4 名、三等奖 8 名、优秀奖 13 名。


活动最后,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陈颖老师总结。他首先对所有参与活动的老师表达诚挚感谢:“特别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现场逐份观看作品、细致研讨,用专业素养保障了评选的公平严谨。” 同时,他也对心理活动的未来发展表达期望:“希望这类心理成长主题活动能持续深耕,不断丰富创作形式、拓展交流维度,成为校园里传递心理关怀、助力师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平台,让更多人在参与中收获心灵成长的力量。”

编辑:杨爽
复审:单建琴
终核:吕海军 文萍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