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满教育

志愿服务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完满教育

【通信志愿】万灵探秘第一弹——解码红色事迹与非遗传承之旅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5-07-03 浏览次数:

7月3日,夏日的阳光洒在濑溪河畔,重庆移通学院“万灵赤脉,红韵传薪,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团踏上了重庆荣昌万灵镇的土地,开启 “三下乡” 实践调研的第一天。实践团怀揣热忱,奔赴这座古镇,探寻红色基因与非遗传承的交融脉络。

【青石板上的历史回响:古镇初遇的时空对话】

正午时分,实践团从重庆移通学院出发,满怀期待地踏上旅程。当踏入万灵镇,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首站来到明月街,经过夏布馆外,传统夏布织造技艺好似静静诉说历史;湖广会馆承载着湖广填四川的迁徙记忆;十八梯的石板路,仿佛能通往过去的岁月。

【岁月长河中的信阳红:英雄丰碑里的精神传承】

在红色事迹探访中,实践团来到万灵镇人民政府,胡云雀书记深情讲述柳乃夫毅然投身抗日,血洒疆场的事迹,柳乃夫广场无声诉说着英雄往昔的热血与坚韧;抗战船闸静静矗立,见证着烽火岁月中的运输传奇;喻茂坚纪念馆内,清官廉吏的精神,为青年学子筑牢信仰的根基。

【烟火人家里的家味:非遗传承中的信仰温度】

非遗调研里,非遗邂逅舌尖上的文化根脉。赵氏叶儿粑、艾粑、灰水粽的制作技艺,吸引着大家的目光。同学们向非遗传承人虚心请教,从选材到制作,从传承故事到现代困境,深入挖掘这些美食背后的文化密码,感受传统技艺的温度。在调研的间隙,实践团探访了万灵的非遗美食,并有幸遇见了正在售卖糖油果子的黄贤奎大叔,他满腔热血,高声歌唱着爱国歌曲。

第一天的调研,让实践团在红色传承中汲取奋进力量,在非遗探寻里触摸文化根脉。接下来的日子,实践团将继续深耕万灵镇,用青春视角讲好红色与非遗故事,让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撰稿:李小建 黄蓉 陈昭安

拍摄:曾艳茜 王卿

编辑:曾艳茜

复审:单建琴

终核:吕海军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供稿

Copyright © 重庆移通学院 版权所有渝ICP备12002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