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满教育

志愿服务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完满教育

【通信“三下乡”】智访忠州,青衿探遗——智链忠韵青衿队开启非遗文化的探源之旅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5-07-04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指示精神,“智链忠韵青衿队”积极响应号召,以实际行动投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事业。2025年7月3日,重庆移通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智链忠韵青衿队”一行17人,深入忠州博物馆,正式开启以“五感探源・青衿智传——AI赋能忠州非遗文化传承新范式”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员们通过实地参观与深度访谈,采用悉心准备的调查问卷,探寻忠州非遗的根源与现状。

实践首日,青衿队以忠州博物馆为调研起点,展开了一场深度的非遗文化对话。文稿组的队员们手持精心设计的调研问卷,与博物馆各岗位工作人员展开多维交流:在展厅倾听游客的真实反馈、与讲解员丁老师就非遗传承的核心议题进行了专业探讨。访谈中,团队重点关注三大维度:一是非遗项目的生存现状,二是传承过程中的现实困境,三是数字化传播的创新路径。丁老师对青年学子投身文化传承的热忱给予高度评价:"你们用科技视角解读传统文化,这种创新思维正是非遗传承最需要的活力源泉。"这些来自一线的珍贵见解,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扎实的田野素材。

在丁老师的专业导览下,队员们开启了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寻根之旅。青铜器上斑驳的铭文、陶罐中沉淀的历史,无声诉说着忠州2300年"忠勇诚信"的精神传承。当步入非遗专题展区,时光仿佛在此凝固——那些承载着岁月包浆的豆腐乳陶坛,浸润着匠人汗水的木制模具,每一道纹路都在吟唱着"三熬三酿"的匠心传奇。队员们屏息凝神,用镜头捕捉竹编筛箕的经纬交错,以笔尖记录传统器具的构造精妙。专业的影像采集与详实的文字注解相得益彰,构建起忠州非遗的数字化基因库。这些饱含文化温度的珍贵素材,将成为后续AI赋能研究最坚实的文化基底。

此次忠州博物馆之行,是“智链忠韵青衿队”非遗探源之旅的关键起点。通过讲解员专业细致的导览,队员们直观而深入地感受了忠州文化的深厚底蕴与非遗的独特魅力,深化了文化认同;通过与讲解员的深度问卷访谈,团队直接获取了来自文化传播最前沿的真实声音,精准把握了非遗传承保护的现状与需求。这次实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科技是延续文化生命的新载体。“智链忠韵青衿队”将带着这些收获继续探索,用创新思维搭建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在文化传承中贡献青春力量。三下乡既是一次专业实践,更是一次文化觉醒的成长历程。期待与非遗文化的再次相遇。



撰稿:何文静

图片:龚晓静 徐健蓉

编辑:蔡涛

复审:单建琴

终核:吕海军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供稿


Copyright © 重庆移通学院 版权所有渝ICP备12002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