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移通学院“万灵赤脉,红韵传薪”党史学习教育团在重庆市荣昌区万灵镇的路孔古镇和柳乃夫小院开展了走访调研。本次调研共涉及30余户商户与当地住户。调研发现,当地年轻一辈对红色文化了解较少,尽管政府在红色文化传播方面提供了帮扶,但相关工作仍存在不足。与此同时,团队成员在调研过程中切实为村民们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今天的调研情况与我预想的略有不同。我从当地居民口中了解到了许多红色历史,学习到了其中蕴含的革命精神,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以生命践行信仰的坚韧。聆听老人们讲述万灵镇的抗日故事,我真切地认识到,今日的和平是先辈们用热血铸就的勋章。这些精神火种,永远值得我们传承。 ——孙睿莹

今天,我们开展了一场关于红色历史的调研活动。通过与当地居民进行深入交流,我们了解到了当地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在调研过程中,他们向我们讲述了革命先辈们在往昔岁月里英勇奋斗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们仿佛能触摸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从中汲取到前辈们的精神力量。 ——胥亦婷

通过走访万灵镇老人,我深刻感受到革命精神的伟大传承。柳乃夫烈士以笔为枪、血洒疆场的壮举令人动容,其子柳绍轩继承遗志、毕生奉献的事迹更让我体会到红色基因的强大生命力。这份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启示我们:和平年代更要铭记历史,将先烈的爱国情怀转化为奋进动力。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当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各自岗位上接续奋斗,让革命薪火永续相传。——冯雪娇

今日偶遇一对慈祥的老人,他们蔼可亲地为我们答疑解惑。尤其当老爷爷讲述柳乃夫同志的事迹时,那双布满岁月痕迹的眼睛里骤然迸发出炽热的光芒,那一刻,我仿佛透过老人湿润的眼眸,真切地看见了柳乃夫同志那巍峨如山的伟岸身影,老人每道皱纹里流淌的敬仰之情,让这位英雄的形象在我心中愈发清晰可感。——陈昭安

今天,在采访85岁高龄的赵兴贵爷爷后,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红色革命的伟大传承。柳乃夫烈士是革命岁月里的一盏明灯。他早年投身救国事业,在烽火中奔走呼号,用行动践行对信仰的忠诚。即便面临危险,也始终无畏前行,最终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生命。如今,他的故事仍在流传,那股为理想献身的热忱,早已化作精神火种,在岁月里默默燃烧,让后来人读懂何为担当,何为红色精神的血脉延续。------刘惠琳

在今天“三下乡”活动中,拜访了解柳乃夫事迹的居民时,我深受触动。听着他们口中柳乃夫从追求革命理想,到为抗日事业奔波、牺牲的故事,那些原本停留在纸面的文字变得鲜活。我看到了信仰的力量,也意识到我辈对红色精神传承责无旁贷,要将这份感动转化为前行的动力 。这次拜访让我明白,红色精神从不抽象,它就藏在先辈们的抉择与行动里。作为新时代青年,传承和发扬这份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愿以实际行动,让红色火种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李小建

站在柳乃夫故居前,听居民大姐讲烈士29岁牺牲的故事,心被狠狠揪了下。同龄的我们在安稳中成长,他却用生命铺就前路。看着翻修后平整的路、亮堂的屋,懂了这好日子正是先烈所愿。红马甲在风里动,我知道,传承就是把这份热血融进当下的每一步。——廖洁龙

精彩回顾:





撰稿:孙睿莹 胥亦婷 冯雪娇 陈昭安 刘惠琳
摄影:曾艳茜 黄蓉 牛泽田 廖洁龙 李小建
编辑:王卿
复审:单建琴
终审:吕海军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