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2日,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主办,“飞鹰”反诈志愿服务支队承办“眼识诈,守护钱袋”反诈骗活动顺利举行。活动以提高学生们的反诈意识和实际反诈能力为核心,通过实际感受诈骗骗局,帮助同学们认清诈骗套路,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宣讲赋能,明晰反诈重点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走上讲台给同学们剖析最新诈骗案例,演示新型诈骗过程、诈骗手段,讲解防范要点,现场答疑,让同学们清晰掌握诈骗作案的全流程来预防诈骗的发生。

拆解套路,还原骗术真相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讲解聚焦校园及社会最新高发诈骗类型,涵盖网络刷单返利、虚假购物退款、冒充老师/家长借款、校园贷陷阱、游戏账号交易诈骗等诈骗场景展开详细的分享与解读。活动通过关于大学生等高发群体和节假日前后等高峰期数据化呈现诈骗的高发,深度剖析诈骗分子的“话术剧本”包括情感诱导、紧急施压、利益诱惑、技术手段等常用手段,伪基站、钓鱼链接、AI变声等技术工具的作案流程,让同学清晰熟练的掌握整个诈骗过程。为增强体验感和实操感,活动设置实景模拟互动环节,由志愿者模拟“诈骗分子”与同学现场对垒,完美还原从“接触诱导”到“转账受骗”的完整环节,直观暴露骗术中的可疑信号与逻辑漏洞。此次活动提高了同学们精准识别各类诈骗的特征分辨能力,增强了对风险信号的敏锐洞察力,使同学们掌握“反向核验”“拖延求证”等初步应对技巧,提升面对诱惑与施压时的理性判断能力,避免因冲动或侥幸心理受骗。


精研防策,解答实操疑问
志愿者针对“事前预防、事中应对、事后补救”三大维度,系统讲解防骗核心要点:事前如何筑牢“信息防线”(如保护身份证号、银行卡密码、验证码,谨慎添加陌生好友);事中如何快速“止损避险”(如遇到可疑情况立即挂断电话、拒绝点击未知链接,及时与家人、老师核实);事后如何“有效维权”(如被骗后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联系银行冻结账户、向平台投诉举报)。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有效的提升了同学们对各类诈骗手段的识别能力和应对风险,,在校园内营造“主动防骗、守护钱袋”的良好氛围。下一步,“飞鹰”反诈骗志愿服务队将持续关注学生需求,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反诈宣传活动,切实为同学的财产安全保驾护航,助力大家在安全和谐的环境畅享校园生活。

撰稿:姚春香
拍摄:敖银 刘凯婧 戴杭静 赵敏
编辑:杨爽
复审:单建琴
终核:吕海军 文萍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