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学生管理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爱心相伴敬老行,深入读懂老人心”——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微语”心理健康专项服务支队志愿服务活动第1期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4-04-20 浏览次数:

2024年4月20日,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微语”心理健康专项服务支队带着对敬老传统美德的热忱和对公益活动的热爱,开展了“爱心相伴敬我行,深入读懂老人心”的志愿服务活动。该活动在合川区汇泽养老中心举行,旨在寓教于乐地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培养大学生的公益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同时也以此作为一次心理互动的机会,“微语”志愿者们用心理学的眼光去理解老年人的内心世界。

此次志愿活动积极回应了心理主题,将心理健康教育实实在在地融入到公益活动之中,传达了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的核心价值,彰显了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丰富的心理教育内涵和深入的社会服务意识。

活动伊始,志愿者们首先关注老人们的身体状况,通过简单的对话和互动,打破了与老人们之间的陌生感,成功拉开了此次活动的序幕。

在这次活动中,志愿者们特别设计了油纸伞绘画环节。虽然有些老人的动手能力有所限制,但志愿者们通过积极的协助,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真正地参与到绘画的过程中来。在这个过程中,志愿者们不仅是老人们的陪伴者,更是他们的互动伙伴,他们用心聆听老人们的心声,用画笔共同记录下他们的故事。

油纸伞是载满回忆的载体,充满着传统文化的气息。在绘画活动中,他们每一个细小的动作,每一抹色彩,都代表着他们的内心世界。当一位老人想要在油纸伞上写下自己的姓名时,意味着他们想要用这种方式表达自我,延续自我存在的意义。看到志愿者们帮他们写下名字,老人脸上幸福地笑了。

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与老人们一起留下了这个特殊时刻的记忆,通过一次集体的合照,留下了今日的美好瞬间。志愿者们将精心绘制的油纸伞赠送给每个老人,希望油纸伞担负起连结志愿者与老人之间的纽带,同时载赞这曾经的美好时光,延续那份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和感动。

在活动的最后阶段,有一位志愿者主动站出来,他献上了一首深情的诗朗诵,以此触动老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声音里隐藏的辛辣苦涩和喜乐心情,在大家的心中找到了共同的触点。

紧接着,合唱环节拉开了帷幕,歌声在空气中回荡,每个音符都充满了温暖与欢乐。志愿者们选择了《北京东路的日子》这首歌,希望通过歌声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当歌声止息,老人们的反应犹如春天的暖风,充满了期待和希望,他们希望能在未来的日子里再次听到志愿者们的歌声。

当歌声渐渐淡去,志愿者的活动也宣告结束。通过此次活动,志愿者们更深入地理解了老人们对于颜色的个人喜好及其心理特征。这次活动不仅给老人们带去了社会的温暖,同时对所有参与过的志愿者们也有深远的影响,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雷锋精神在今日社会的实际价值。如同活动结束的那一刻,早已有志愿者表示愿意持续发扬这种精神,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此次“爱心相伴敬老行,深入读懂老人心”的志愿活动成功告一段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在促进大学生们的学习与成长中,我们应更加深入地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持续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中华传统美德流传下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们中间发扬光大。

志愿者们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真实地体验到了服务社会、帮助他人的喜悦和成就感。更为重要的是,在志愿活动中,进一步提升了大学生们的学习与成长效果,学习并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持续和深入地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我们也期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播中华传统美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环境中延续和发扬。这样的实践尝试,既凝聚了校园的力量,也进一步丰富了学校文化的内涵。




撰稿:刘大槐 

摄影:李爽 向群芳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供稿

Copyright © 重庆移通学院 版权所有渝ICP备12002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