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15名学生走进立世子社区,以“反诈宣传进基层,校社共治护平安”为主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反诈宣传活动。活动由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张慧敏担任主持人,通过案例讲解、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形式,将反诈知识融入基层治理实践,助力居民提升防骗意识。

活动伊始,学生在社区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了社区综治中心,深入了解网格化管理、矛盾纠纷调解等基层治理机制。随后,反诈宣传环节正式启动。学生们精心设计“刷单返利”“冒充公检法”“虚假投资”等典型案例解析,并编排情景短剧《骗局现形记》,何志祥、冉福宁生动还原诈骗分子话术套路。谭聪颖补充了近期高发的AI换脸诈骗、共享屏幕盗刷等新型手段,提醒居民“不轻信、不转账、不泄露”。


互动环节中,林宇杰、刘新建设计“反诈知识大转盘”游戏,通过答题赢取礼品。活动现场还搭建了“国家反诈中心APP”安装指导区,一对一协助老年居民完成注册并开启预警功能。数据显示,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100余份,覆盖居民100余人,有效提升了社区反诈“免疫力”。


本次实践凸显两大特色:一是校社联动机制,将学生专业能力与社区治理需求精准对接;二是学生主导设计,从内容策划到现场执行均由团队自主完成,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邓美宇表示:“通过实地调研,我们更深刻理解了反诈宣传如何融入基层‘最后一公里’。”
马克思主义学院与立世子社区已签署长期合作协议,何老师计划每月开展“反诈课堂”“银龄数字帮扶”等系列服务,推动基层治理向智能化、精准化升级。

此次活动打破了专业壁垒,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技术伦理与社会责任。反诈不仅是技术攻防,更是人心凝聚的过程。未来我们将推动更多学科融入社区治理,培养‘技术+人文’复合型人才。”
——全生异科导师 何林
从幕后策划到台前主持,我深刻体会到沟通艺术对反诈的重要性。通过倾听居民的真实案例,我意识到防骗宣传需要更多共情力。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服务,更是一堂鲜活的社会课,让我坚定了用专业能力守护群众安全的信念。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