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通识教育内涵,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跨界视野,探索学科交叉育人新模式,2025年4月26日,异科导师王玲与赵晓玲在廊桥书院联合举办“大咖阅读·对话未来”主题活动。本次活动以《马云—未来已来》为共读书目,共有30名学生参与,通过跨学科对话与案例分析,共同探索数字经济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马云—未来已来》一书系统梳理了马云对互联网经济、全球化及青年成长的深刻洞见。活动中,两位老师以“案例研讨+场景模拟”的形式,引导学生结合书中观点,围绕“数字化转型”“创业精神”“社会责任”等议题展开讨论。通过分析阿里巴巴的发展历程,学生逐步理解书中“未来观”的核心—即用创新思维应对不确定性,以责任意识驱动可持续发展。

作为异科导师,王玲老师强调跨学科融合的价值:我们希望通过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互动,打破认知边界,让工科生关注商业伦理,文科生接触技术逻辑,这种认知重构正是《未来已来》倡导的“换道超车”思维,这种碰撞能帮助大家构建更立体的未来图景。赵晓玲老师补充道:马云的经历不仅是商业案例,更是一种人生哲学的映射。我们鼓励学生将书中理念与个人职业规划结合,思考如何成为未来需要的跨界人才。


活动现场,学生们分组展示了读书报告与创意提案。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同学表示:技术需要人文温度的加持,这场大咖阅读活动让我意识到,未来的创新者既要懂技术创新,也要懂社会需求。


以阅读启迪心智,以对话连接未来。通过深度解构商业领袖思维模式,成功搭建起跨学科对话平台,这场读书活动不仅让《马云—未来已来》的智慧落地生根,更展现了教育者在时代浪潮中的引领与担当—正如书中所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师生体悟:
读《马云—未来已来》,我深刻感受到跨界融合的思维力量。马云“换道超车”的智慧,让我明白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培养破界思考的能力。
——全生异科导师 王玲
书中马云的“五新战略”不仅是商业预言,更启示我们:教育需打破静态知识的框架,引导学生用开放的思维拥抱不确定性。
——全生异科导师 赵晓玲
作为大学生,马云的观点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竞争力不在于学历本身,而在于持续学习和适应变化的能力。 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正在重塑各行各业,如果我们只满足于课本知识,很快就会被时代淘汰。
——廊桥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高涵宇
读完《马云—未来已来》,内心既澎湃又忐忑。这本书像一记警钟,提醒我们:在技术狂奔的时代,唯有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才能避免成为新时代的文盲。
——廊桥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蒲超越
文字:王玲
图片:赵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