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下午,何林老师在南湖书院圆桌会议室举办了"知行合一·书香致远"主题活动。本次活动包括社会实践报告分批次检查和读书分享会两大板块,构建起"实践反思-理论深化-思想碰撞"的学习闭环,组织了11名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

社会实践报告检查:在互鉴中淬炼学术思维
活动首环节聚焦于本学期社会实践报告的撰写质量提升。何林老师创新采用"三阶式检评机制",打破传统单向评阅模式。
第一阶段为"同伴互查",学生以两人小组为单位交叉审阅报告,重点标注对方在问题意识提炼、数据呈现逻辑及理论深度三个维度的优缺点。"这种模式让我们跳出自我视角,比如温笔超同学在检查滕璇的报告时指出,实践心得撰写可以将几个活动串联起来拉通梳理撰写,这个建议特别有启发性。"
第二阶段为"一对一问诊把脉",何老师针对每份报告的核心问题开展个性化指导。她特别强调:"实践报告不是经验堆砌,而是要将实践体悟转化为经验,上升为理论。"在点评沈雪莲同学的实践报告时,她现场示范如何将琐碎的体验梳理复盘为一篇规范的报告,引发在场学生的讨论。
第三个阶段进行了"共性问题分析"。何老师汇总典型问题,并给出修正策略。

读书分享会:在思想交锋中构建精神共同体
活动伊始,张彪以简洁而精彩的介绍,点燃了大家对这本书的期待。阅读过程中,同学们沉浸在张嘉佳细腻笔触所勾勒的云边镇美景与温情之中。书中富含哲理的金句:如“如果每件事情都算来算去,那么等到想明白,可能就来不及做了”,宛如璀璨星辰,照亮了同学们的内心,引发了他们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强烈共鸣。

分享环节中,同学们热情高涨,踊跃发言。刘梅同学率先分享感悟,她深情地说:“这本书让我真切地体会到陪伴的珍贵。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身边默默陪伴的人。刘十三和王莺莺之间的祖孙情,让我不禁想起自己的家人。我们应当珍惜身边陪伴的人,因为他们的爱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刘梅同学的发言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大家内心的涟漪,赢得了阵阵赞同的点头。

随后,其他同学也从不同视角分享了阅读心得。温笔超同学说:“我平时习惯用理性和逻辑去看待世界。但读了这本书,我发现情感和生活中的温暖同样不可或缺。刘十三在困境中不断努力的样子,让我想起我们在解难题时遇到的挫折。我们就像刘十三一样,会遭遇失败,会感到迷茫,但不能放弃。而且王莺莺对外孙那种默默的陪伴和支持,就像一个稳定的架构,支撑着刘十三在风雨中前行。在我们的生活里,家人和朋友的陪伴也是这样的架构,给我们力量去面对一切未知。我想,以后我不仅要在专业上不断钻研,也要更加珍惜身边人的陪伴,让生活变得更加有温度。”

活动接近尾声时,何老师公布了下期读书会的书单。这一份书单,恰似一座灯塔,为同学们照亮了下一段阅读之旅的方向。何老师呼吁大家提前阅读,后续我们也将持续推进读书活动,定期进行反馈交流。相信在这样的氛围中,同学们会更加热爱阅读,在书香的熏陶下,真正养成“与书为伴,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良好习惯,让阅读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智慧光芒。

师生体悟:
看到学生在实践反思与文学浸润中实现思维跃迁,深感知行合一的育人力量正在双向赋能中悄然生长。当学术理性遇见文学温度,这种跨学科的思想共振印证了"教育的本质是心灵唤醒"的真谛。
——全生异科导师 何林
当我的导读让文字在同学们眼中焕发生机时,真切体会到阅读分享是灵魂的集体舞蹈。听着同学从不同视角解读同一段文字,突然明白文学就像棱镜,每个人都能折射出独特的思想光谱。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张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