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理念,促进学生专业知识与综合素养的协同发展,2025年11月13日晚上20:00,异科导师张琳莉在天空书院青空朋辈畅谈室与2023级人工智能卓越3班的同学齐聚一堂,以“启航AI,相伴成长”为主题,共同开启了大学成长道路上的一段全新旅程。

见面会伊始,一场名为“AI眼中的你我”的破冰游戏迅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同学们在自我介绍中穿插由AI生成的“虚假”趣事,在欢声笑语的猜测中,不仅快速记住了彼此的姓名与特点,更将人工智能的元素巧妙融入交流,现场气氛轻松而热烈。



在同学们期待的目光中,异科导师清晰阐述了自身的角色定位:“我并非专业教师教授大家专业知识,我的职责,是成为大家学业上的‘导航仪’、生活里的‘知心友’以及跨界的‘连接器’。”张琳莉导师强调,其核心目标是帮助学生拓宽思维视野、涵养人文精神、提升综合素养,为成为引领未来的卓越工程师奠定坚实基础。
活动的核心环节聚焦于学生的真实困惑。在“AI学习路上的‘路障’与‘风景’”小组讨论中,同学们畅所欲言,既有对数学基础、代码实践等“硬骨头”的困惑,也流露出对AI伦理、知识庞杂性的思考;同时,大家也描绘出对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浓厚兴趣和未来期许。导师张琳莉认真倾听、详细记录,并将共性问题提炼于白板之上,承诺这将转化为未来系列活动的精准主题。随后的话题延伸至校园生活适应。从如何平衡学习与社团活动,到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与思乡情绪,同学们的坦诚分享勾勒出大学生每个阶段的成长图景。


异科导师张琳莉通过分享与引导,让同学们认识到这些挑战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并承诺将提供持续的支持与资源链接。本次见面会不仅是简单的破冰,更是一次精准的育人切入。它成功地在一开始就将“异科”的种子播撒在工科土壤中,引导学生从单一的技术视角,转向对个人成长、社会责任与科技伦理的更为全面的思考。据悉,异科导师后续将围绕同学们提出的核心关切,策划组织学长学姐引路、AI+主题工作坊、项目式学习等一系列活动,构建一个持续赋能、温暖相伴的成长支持体系。

师生体悟:
面对这群AI领域的未来之星,我深感肩上的责任不仅是“导”,更是“引”。他们代码逻辑清晰,但成长的路标却需共同探寻。我将以“异”为桥,连接科技的理性与人文的温情,陪伴他们在探索自我的宏大命题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这次见面,是起点,更是一份温暖的承诺。
——全生异科导师 张琳莉
这次见面会像一盏探照灯,照亮了我大三的迷茫。以前总觉得“人工智能”是个笼统的概念,直到和导师、同学们一起把“技能树”和未来岗位对照,我才惊觉自己之前的努力多么分散。导师让我们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感兴趣和擅长的点,让我瞬间明确了发力方向。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集会,而是一次严肃的“启航”,让我从被动学习,转向了主动为职业生涯铺路。
——廊桥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杨厶源
最触动我的,是发现每个人都有相似的“迷茫”。我一直独自焦虑于就业,以为只有自己在挣扎。但在班级里,听到大家坦诚地分享对未来的恐惧、对技术的困惑,我突然感到释然和温暖。异科导师没有给我们标准答案,却用她的跨界视角,让我们看到AI与人文、社会结合的广阔天地。这次见面让我意识到,我们不是一个孤军奋战的个体,而是一个可以互相支撑、共享信息的“远征队”,这给了我前所未有的力量。
——汇江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赖枫灵
“大三疲了”正是我的真实写照,但这次见面会给了我一种“温柔的惊醒”。让我们自我介绍时,感觉就是整个真实的面试现场,谁主动谁勇敢谁就有优先权。把内心的恐惧具象化,反而让它不再那么可怕。导师关于面试表达、心态的建议非常实用。我不再觉得异科导师是额外的任务,而更像一个战略顾问。
——廊桥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李杰
文字:张琳莉
图片:谭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