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2023级通信工程专业志向2班学生进一步明晰大学成长方向,深入理解全生异科导师制度的价值,搭建师生双向沟通的温暖桥梁,11月11日,异科导师屈畅在南湖书院党团活动室开展以“新程共启 ‘通’心筑梦”为主题的新生见面会。行的成长新篇章。

见面会伊始,屈畅老师以轻松亲切的自我介绍打破陌生感,从“宣传领域从业者”“大学成长陪伴者”两个身份切入,迅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结合同学们当下可能面临的“如何让大学生活更有意义”的困惑,她分享了自己观察到的优秀学生成长案例:“很多同学刚进入大学时会迷茫,但通过明确目标、主动尝试,慢慢在专业学习、实践活动中找到节奏——有的同学通过竞赛突破学科边界,有的同学用镜头记录校园生活,这些都是值得探索的方向。”她鼓励大家不必急于“找答案”,而是带着好奇心去体验、去尝试,在过程中逐渐明确自己的成长路径。
随后,屈畅老师围绕全生异科导师制度的核心理念,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指导方向与职责。她强调,将始终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打破学科壁垒,做同学们大学路上的“成长合伙人”与“资源纽带”:在专业学习层面,针对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特点,协助大家梳理学习思路、解决知识卡点,同时分享跨领域学习的方法,帮助大家拓宽学术视野;在个人发展层面,从比赛选题指导、简历优化技巧,到情绪调节方法、升学就业信息整合,将全程陪伴,根据每位同学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精准支持。

作为深耕宣传领域的老师,屈畅老师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同学们带来了实用的宣传知识分享。她从“宣传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共鸣’”的核心观点出发,用生活化的案例讲解宣讲的逻辑搭建技巧——“比如分享一次实验经历,先讲‘遇到的问题’引发共鸣,再讲‘解决过程’传递方法,最后讲‘收获’引发思考,这样的结构更易让观众共情”。同时针对“表达紧张”“内容枯燥”等常见问题,给出“提前模拟练习”“加入具体案例”等实操建议,帮助同学们理解 “好的宣讲能让想法更有力量”。

此外,她特别鼓励大家“拿起相机记录大学时光”:“课堂上攻克难题的专注、书院活动中协作的笑容、校园里四季变换的风景,这些看似平常的瞬间,都是未来回忆里最珍贵的片段。”她表示,后续将结合自身经验,组织摄影技巧小课堂,从“构图基础”“光影运用”到“故事化拍摄”,帮助大家用镜头留住成长痕迹,甚至可以将优秀作品整理成班级 “成长相册”,让每一份经历都有迹可循。

为让后续指导更具针对性,屈畅老师现场发起“成长心愿与困惑”收集,邀请同学们通过在线文档写下近期的小目标(如掌握一项新技能、参与一次学科竞赛)与当前困扰(如时间管理难题、专业方向迷茫)。她郑重承诺:“每一份反馈我都会认真阅读,对于大家普遍关注的共性问题,会设计专题分享会集中解答;而个性化的困惑,我们会通过‘一对一交流’慢慢沟通,确保每个人的需求都能被回应。”同时,她还参考“成长合伙人积分计划”,提出将同学们的活动参与、宣讲实践、摄影作品分享等纳入积分体系,用可视化的方式记录成长轨迹,激励大家主动探索、突破自我。

师生体悟:
与同学们的第一次见面,满是青春的活力与真诚的交流。当听到大家分享校区转换的感受、诉说对未来的期待时,我更清晰地感受到 “异科导师”这一身份的责任。作为宣传老师,我希望不仅能陪伴大家解决成长困惑,更能帮大家掌握“表达”与“记录”的能力——用宣传传递想法,用镜头留存时光。未来,我会以“成长合伙人”的身份,和同学们一起在合川校区的新旅程中,解锁更多可能。
——全生异科导师 屈畅
今天的见面会让我特别有收获!屈老师分享的宣传知识和摄影建议,对我这种不太擅长表达、又喜欢记录生活的人来说太实用了。之前一直纠结专业学习的方向,现在知道可以和老师一对一沟通,心里踏实多了。期待以后和屈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探索合川校区的精彩!
——廊桥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牟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