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充分发挥异科导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领作用,11月15日,异科导师杨中原老师于北山书院师生共话厅主持开展了以“相遇即是故事的开始”为主题的新生见面会。本次活动旨在促进师生深度交流,帮助新生深入了解异科导师制内涵,明晰大学成长路径,从而在学科交叉与融合创新的育人环境中更好地规划未来发展。

见面会伊始,杨中原老师以亲切幽默的方式介绍了自己的基本情况和跨学科背景,迅速拉近了与同学们的距离。她随后系统阐释了异科导师制度的独特价值与核心要求。杨老师指出,异科导师制是学校创新育人模式的关键一环,旨在打破传统专业壁垒,通过不同学科背景导师的引导,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创新思维,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她鼓励同学们主动利用这一平台,在与不同学科导师和同学的交流碰撞中,发现更多元的自己,探索更广阔的可能性。
在围绕集体活动规划的探讨环节,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踊跃发言,就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内容以及期望获得的成长与杨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杨老师认真听取了同学们的想法,并强调有意义的集体活动是凝聚班级力量、提升综合素质、实现朋辈互助的重要载体,未来将结合同学们的意愿和异科导师的优势资源,共同设计与实施一系列富有特色、促进成长的品牌活动。


为充分发挥优秀朋辈的示范引领作用,本次见面会特别邀请了远景学院2021级英语专业的优秀学生王一岚进行经验分享。王一岚同学以黄坤锦教授曾赠予她的手写寄语作为开篇,深情讲述了学校通识教育赋予她的长远勇气与人文底蕴。她结合自己在远景学院的成长经历,生动描绘了从最初“不敢尝试”到后来坚定“我可以”的蜕变历程。通过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投身学科竞赛、开展社会实践与公益服务,她实现了在通识涵养、专业研习、人文艺术、创新实践等多领域的全面发展,完成了从知识接受者到成长共建者的身份升华。王一岚同学扎实的成长轨迹、全面的素养以及对理想的热忱追求,生动诠释了移通学子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为在场新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榜样力量,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砥砺前行的动力。

见面会最后,杨中原老师进行总结。她再次鼓励新生们积极主动地融入校园生活,踊跃参加各类对个人成长具有深远意义的品牌活动。她期望同学们在丰富的实践体验中不断认识自我、发掘潜能、塑造个性,在移通学院独具特色的四位一体双院制培养模式下,充分利用异科导师制提供的跨学科指导优势,健康、快乐地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具备宽广视野、创新精神和扎实本领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
本次新生见面会不仅成功搭建了异科导师与新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更通过深入的政策解读、热烈的互动讨论和扎实的朋辈分享,使新生对大学的成长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希望在异科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全体新生将在移通这片育人沃土上,以相遇为起点,书写各自精彩纷呈的成长故事,在学科交叉融合中乘风破浪,驶向完满人生的彼岸。


师生体悟:
本次新生见面会,于我而言不仅是一次职责履行,更是一次与同学们灵魂的深度碰撞。我深切感受到同学们对跨学科知识的渴望以及对大学生活的无限憧憬。王一岚同学的分享极具感染力,她以亲身经历印证了通识教育与朋辈引领的巨大力量,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工作方向: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业的指导者,更要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陪伴者和点燃者。未来,我将致力于设计更多元、更深入的异科活动,创设开放包容的交流环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与碰撞中认识自我、拓展边界,真正助力他们实现从受育者到共建者的升华,成长为内心丰盈、能力卓越的复合型人才。
——全生异科导师 杨中原
参加了这场别开生面的见面会,我心中的许多迷茫仿佛被照亮了。杨老师对异科导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大学学习可以突破专业的限制,去拥抱更广阔的知识天地。而王一岚学姐的分享则给了我巨大的震撼和动力,她从“不敢”到“我可以”的蜕变,以及她在各个领域全面发展的风采,正是我向往的大学生活模样。她让我看到,勇气和行动可以带来如此精彩的改变。我很期待在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有意义的集体活动中去,勇敢尝试未知领域,在实践里认识自己、锤炼自己,书写属于我自己在移通的精彩故事。
——廊桥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谭中许
文字:杨中原
图片:杨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