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满教育

志愿服务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完满教育

【通信志愿】“字绘山城,‘墨’染巴渝”——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伐木累”志愿者培训志愿服务专项支队第85期花果“4+N”培训圆满开展!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5-04-25 浏览次数:

为传承巴渝非遗技艺,弘扬中华汉字文化,深化青年学生对重庆地域文化的认同,2025年4月25日下午,由重庆移通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办,“伐木累”志愿者培训志愿服务专项支队、勤工助学中心、“除尘拾墨”校园图书馆志愿服务专项支队协办,于图书馆广场开展“字绘山城,‘墨’染巴渝”益守汉字主题活动。花果培训骨干班全体成员及志愿者代表共百余人身临现场,在非遗手作体验中感受“文字+工艺”的独特魅力。

本次活动突破传统课堂培训模式,将“伐木累”支队的教学场景延伸至线下实践,通过“理论学习+动手实操”的双线培养体系,让志愿者在沉浸式体验中掌握非遗技艺传播能力。

在“綦江版画・刻字成画”区域,参与者手持雕刻工具,在木板上细心雕琢“巴适”“雄起”等方言词汇及“朝辞白帝彩云间”等巴渝诗词。现场氛围专注而热烈,刀法起落间,汉字的结构美与版画的线条感相互交融,不少作品巧妙呈现出山水交融的意境。“伐木累”支队志愿者全程协助指导,从刻刀角度调整到力度控制,将培训课中的技巧要点融入实践指导。

“沙坪坝刺绣・字绣霓裳”与“江津竹编・字织光影”体验区同样人气高涨。参与者用彩线在绢布上绣出“福”“渝”等单字,或用染色竹篾编织“竹”“江”等汉字图案。得益于前期非遗传承人线下工作坊的培训,志愿者们在现场熟练示范刺绣针法与竹编技法,引导新手通过经纬交错的编织或细密的针脚,让汉字在绢布与竹篾间呈现出立体美感。

此次活动是“课上理论教学+线下场景实践”培训模式的首次尝试,当学员们亲手将汉字转化为版画、刺绣、竹编等立体载体时,传统文化从课本上的符号变为可触摸、能创造的鲜活力量。未来,支队后续将继续拓展线下实践培训场景,让志愿者在更多元的实践中提升能力。

“字绘山城”主题活动以汉字为媒,以非遗为介,不仅让青年学生在动手实践中领悟巴渝文化的深厚内涵,更展现了“伐木累”志愿者培训专项支队“学用结合、知行合一”的培养理念。当笔尖的汉字跃然于木板、绢布、竹篾之上,通信学子正以青春之力,为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撰稿:田会萍

摄图:郑利鑫

编辑:蔡涛

复审:陶小红、陈怡静

终核:李文静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供稿

Copyright © 重庆移通学院 版权所有渝ICP备12002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