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季的到来,校园内万物复苏,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劳育先锋”志愿服务专项支队者支队于4月23日下午16点在 双子湖草坪开展了“拾春・绘春・护春”——自然美学实践志愿活动。活动旨在通过沉浸式自然体验与创意实践,融入劳动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此次活动共计参与25人,活动共计受益30余人。

在志愿者的有序引导下同学们齐聚双子湖畔。活动伊始,活动主持人以校园自然生态现状为切入点,生动阐释了“拾春·绘春·护春”的核心理念,强调劳动实践与生态保护的紧密关联。她详细介绍了活动流程中的“自然探索”“春之拼图”等环节设计,并呼吁参与者践行“零废弃”原则,将环保理念融入劳动实践。通过现场讲解,学生们不仅明确了活动意义,更在劳动教育的框架下深化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解,为后续环节奠定了实践与认知的双重基础。
破冰游戏以自然元素卡片为媒,学生通过“树木”、“花朵”等意象快速匹配组队,在欢声笑语中打破专业壁垒。随后,各小组奔赴双子湖畔开展自然探索,在“零破坏”原则指引下,学生们俯身轻拾落叶、花瓣等自然馈赠,以指尖触碰感知生态肌理。活动高潮聚焦于“春之拼图”与“植物标本”两大创意工坊——学生们将零落残叶重组为层叠山影、翩跹蝶群等主题拼贴画,以大地为画布诠释季节更迭;现场作品或灵动写意,或质朴拙雅,将劳动巧思与自然美学凝于方寸之间。


“成果展示”环节为活动迎来温情收束,各小组以落叶拼贴、植物书签为核心的创意作品整齐陈列,由支队成员组成的评审团从“生态价值、艺术表达、协作深度”等维度细致点评选取优秀作品。活动最后所有参与者在缀满拼贴画的背景板前合影,笑容与春阳交织,咔嚓一声将劳动之美定格。展区前,有人久久驻足,惊叹于残叶重生的艺术张力。其中一名参与者感慨到:“这些作品让我们懂得,劳动不仅是创造,更是与万物对话的过程。”



本次活动以“劳动+美育”的创新形式,为校园生态教育提供了生动范本。同学们在协作中感悟自然之美,于创造中体悟劳动价值,真正实现了“脚下沾泥土,手中见生机”的沉浸式成长,不仅体悟了“劳动创造美”的深层意涵,更在零废弃理念中重构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未来,“劳育先锋”志愿服务专项支队将继续以劳动为动力,以匠心为追求,不断前行、不断创新、不断超越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升劳动素养,在劳动中收获成长与快乐。
撰稿:张恒瑀
摄影:张淼 黄世忠
编辑:蔡涛
复审:陶小红、陈怡静
终核:李文静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