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满教育

志愿服务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完满教育

【通信志愿】“字绘山城,‘墨’染巴渝”——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闻民三江”社会问题调研志愿服务专项支队志愿活动第80期圆满开展!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5-04-27 浏览次数:

2025年4月25日,重庆移通学院图书馆广场人潮涌动,一场以“字绘山城,‘墨’染巴渝”为主题的非遗文化体验活动在此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办,“闻民三江”社会问题调研志愿服务专项支队、勤工助学中心等协办,吸引百余名青年志愿者及学生代表参与,通过沉浸式非遗技艺实践,共同探索汉字与巴渝文化的深度融合。

活动现场设置三大非遗体验区,将传统技艺与汉字艺术巧妙结合,赋予古老文化新的生命力。

綦江版画·刻刀诉乡音:参与者手持刻刀,在木板上雕琢重庆方言词汇及经典诗词,刀锋游走间,汉字的筋骨与版画的粗犷线条相映成趣,展现山城人民的豪迈与诗意。

沙坪坝刺绣·彩线织福韵:志愿者手执绣绷,以“福”“渝”等汉字为蓝本,一针一线勾勒出立体刺绣作品。细腻针法与汉字结构的结合,让传统纹样跃然绢布,传递对巴渝大地的深情祝福。

江津竹编·竹影书山河:以染色竹篾为笔,经纬交织间,“竹”“江”等汉字图案渐次成型。竹编的柔韧与汉字的方正相得益彰,诉说着长江之畔的生态智慧与人文底蕴。

活动创新采用“理论+实操”双线教学模式,由志愿者担任导师,通过“技艺讲解—示范教学—自由创作”三阶段,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参与者不仅掌握了版画雕刻、刺绣针法、竹编技法等基础技艺,更在创作中融入个人思考,将“学用结合、知行合一”的志愿者培养理念贯穿始终。

“以前觉得非遗离我们很远,今天亲手刻下‘巴适’二字,突然读懂了重庆人的乐观与豁达。”一名志愿者在活动后分享道。通过亲手触摸非遗技艺的温度,青年学子对巴渝文化的认知从“书本符号”升华为“情感共鸣”,地域文化认同感显著增强。活动还同步推出“非遗技艺进社区”计划,鼓励志愿者将所学技能转化为服务资源,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可持续动能。

“闻民三江”专项支队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是学院“非遗+志愿服务”模式的首次深度实践,未来将探索“非遗文创设计”“数字非遗传播”等更多创新形式,联合高校、社区、非遗工坊构建多元实践场景,让传统文化在青年手中“活起来”“传下去”。

一笔一刻,镌刻文化记忆;一针一线,织就时代新章。本次活动以汉字为纽带,以非遗为载体,不仅为青年学生搭建了触摸传统文化的桥梁,更展现了新时代志愿者在文化传承中的责任担当。未来,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将持续深化“文化育人”理念,让青春力量在守护文明根脉的实践中绽放光彩。



撰稿:王卿

摄影:王卿、黄检来

编辑:孙伶予涵

复审:陈怡静、陶小红

终核:李文静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供稿

Copyright © 重庆移通学院 版权所有渝ICP备12002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