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暮春的余韵尚未散尽,初夏的热烈悄然到来。移通校园内,朝气蓬勃。为了提高在校学生的艾滋病防范意识,加强校风建设。2025年5月23日,“红丝带”禁毒防艾志愿服务专项支队在六度空间电影放映厅进行了由郭富城演出的电影《最爱》放映活动。共吸引了全校270位同学观看,而放映时同学们专注的目光,也成功的诠释了广范围,高质量的影片鉴赏效果。

《最爱》是一部以中国农村艾滋病群体为背景的现实主义电影,背景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某贫困村庄的村民为赚钱而参与非法卖血,因共用针头导致艾滋病大规模蔓延。染病的村民被隔离在村外的废弃学校,自生自灭。其中,桀骜不驯的赵得意和善良坚韧的商琴琴因同病相怜走到一起。他们在绝望中相爱,尽管村民嘲讽、家人反对,他们仍坚持结婚,用仅剩的生命追寻尊严与幸福。


两人在破败的婚房里贴满喜字,举行简陋却温情的婚礼,短暂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光明。 但是故事的结局却是悲剧的,赵得意病情加重离世,琴琴选择以自尽的方式结束痛苦——象征他们被疾病吞噬却依然炽热的爱情。影片通过个体命运折射时代悲剧,展现艾滋病群体的苦难,同时歌颂人性在绝境中的尊严与爱。它既是对历史事件的控诉,也是对生命韧性的礼赞。在电影放映的过程中,学生沉浸在剧情中。有的为电影中因没有对艾滋病有正确认识的村民的遭遇而同情,有的为非法卖血的组织者的愤怒,有的学生为主角的悲惨结局而落泪。
影片放映结束后,”红丝带”禁毒防艾志愿服务专项支队在现场组织了学生对此部电影有关“疾病、偏见与爱的力量”为主题的思考,并在现场邀请了学生代表上台发表自己的感想,“这部电影对我的感触很深,也更加让我了解到了艾滋病的恐怖与那些艾滋病患者的可怜与可悲”。学生们不仅认识到了艾滋病的可怕,也学习到了对于有关艾滋病传播的控制方式,因此这次活动收获很多。

通过此次放映活动,希望学生们能打破社会对于艾滋病患者偏见,唤起对艾滋患者的关注 。他们不仅是“患者”,更是被恐惧和歧视压垮的普通人。这种呈现挑战了社会固有偏见,推动公众思考疾病背后的结构性原因,而非简单归咎于个体。通过电影的方式,不仅“揭露”,更在于唤醒社会的共情能力与反思意识。同时让学生们知道禁毒防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也是“红丝带”禁毒防艾志愿服务专项支队的目的与努力方向。

撰稿:黄亚恒
摄影:张鑫睿,邓岚月
“红丝带”禁毒防艾志愿服务专项支队供稿
编辑:周正哲
复审:陶小红,陈怡静
终核:李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