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做志愿策划总靠‘拍脑袋’,现在30分钟就能搭出可执行的框架!”11月19日晚,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花果“4+N”骨干班的同学们在别都书院四维空间结束“策划技能一小时速成班”后,纷纷发出这样的感慨。这场以“策划铸翼·志愿启航”为主题的培训,精准破解了志愿项目策划中“目标模糊、流程跳步、预算失控”的痛点,为学生骨干们装上了“会策划”的硬翅膀。

【痛点导向:把“热情”变成“靠谱方案”】
“志愿项目年年做,策划却总在‘Ctrl+C’?”培训开场,主讲人封毅的提问精准戳中了在场骨干的日常困惑。不少同学坦言,此前策划志愿活动时,常因目标不明确、流程缺环节、预算超范围导致“活动翻车”,空有热情却难出实效。
针对这一普遍痛点,本次培训聚焦“目标-流程-预算”三大核心模板,以“案例逆向拆解”为方法,提出“拿到任务书→30分钟输出可落地框架”的实战目标。主讲人封毅结合过往志愿项目的“反面案例”,拆解了“目标模糊如何锚定核心需求”“流程跳步怎样补全关键节点”“预算失控如何做动态管控”等具体问题,让抽象的策划逻辑变成了可复制的工具包。


【范式迁移:从“拍脑袋”到“可迭代”】
“策划不是‘一次性作业’,而是可复制、能迭代的思维模型。”培训中,主讲人封毅现场示范了模板填制要点:目标模块需拆解为“核心价值+服务对象+量化指标”,流程模块要按“筹备-执行-收尾”梳理出“不可跳过的节点”,预算模块则需区分“固定成本”与“弹性支出”并预留10%的缓冲空间。


【实战验证:培训结束带走“可执行方案”】
“听懂了不算会,做对了才是真掌握。”培训最后20分钟,骨干成员们现场领取了“社区老人智能手机教学志愿活动”的任务书,运用刚学的模板现场搭建策划框架。从“目标:帮助20位老人掌握3项基础功能”,到“流程:提前调研需求→分批次教学→后续回访”,再到“预算:打印手册20元+小礼品50元”,不少同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可直接落地的方案草稿。


“这次培训不是‘听个热闹’,而是带着工具走、拿着方案用。”后续“花果4+N”培训将推动“策划技能”转化为志愿项目的“实效成果”,让学生们从“有热情的参与者”成长为“会操盘的组织者”。通过这场培训,参与者们不仅收获了实用的摄影技能,更对志愿精神的传播有了新的认知,为学院志愿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撰稿:罗锦怡
摄影:彭琛云
编辑:刘志涵
复审:单建琴
终核:吕海军 文萍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