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深化个性化职业指导,4月19日,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14班异科导师杨斌誉联合辅导员刘国庆,在廊桥书院内开展了“精‘简’人生,职向未来”简历制作与修改专题活动。

跨科协同,以专业赋能就业技能
活动伊始,异科导师杨斌誉结合人工智能领域特色,从“岗位适配性”视角切入,系统讲解了简历制作的底层逻辑。他提出“三核三化”法则:以“核心技能精准化、项目经验成果化、职业规划清晰化”为主线,指导学生如何凸显专业优势。杨老师还通过对比分析优秀案例,强调“数据量化”“关键词匹配”等技巧,帮助同学们打破“模板依赖”,打造个性化职业名片。

双师联动,以关怀护航求职之路
在实践指导环节,杨斌誉与辅导员刘国庆组成“双导师”团队,针对每位同学的简历展开“问诊式”辅导。刘国庆老师立足就业市场动态,指出:“简历不仅是个人经历的罗列,更是与用人单位对话的窗口。要聚焦目标岗位需求,将学术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两位老师结合学生意向岗位差异,逐一调整内容架构:对技术岗突出算法竞赛与项目实战,对产品岗则强化用户调研与跨学科协作经历,真正做到“一岗一策”。



以心育才,构建全程化就业支持体系
作为异科导师,杨斌誉始终践行“跨学科融合、全人教育”理念。他在活动中表示:“简历优化的本质是引导学生完成自我认知的升华。我们不仅要教会方法,更要激发他们主动规划职业路径的内驱力。”杨斌誉导师将持续跟踪学生求职进展,联动企业导师开展模拟面试等深度服务。
此次活动通过异科导师与辅导员的协同发力,为学子们从容应对职场挑战注入坚实力量。
今天看到同学们从最初的迷茫到逐渐在简历中‘看见自己’,我感到特别欣慰。每一份简历都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你们独特的专业积淀和成长轨迹。与国庆老师的合作让我深刻体会到,就业指导需要‘双重视角’——既要立足专业深耕的深度,也要把握市场需求的温度。希望今天的活动不只是教会你们写简历,更种下主动规划职业人生的种子。记住,学院永远是你们最坚实的后盾,我们愿意做你们攀登职场高峰时的‘脚手架’。”
-----全生异科导师 杨斌誉
今天,杨老师帮我挖掘了被忽略的一些实践和项目,刘老师则耐心的修改简历,让我的简历‘活’了起来!”这次活动不仅拓宽了我的职业视野,更感受到学院对毕业生发展的高度重视,辛苦老师们了。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 漆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