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弘扬长征精神,异科导师黄鑫、李建春、肖爱玲、皇淞组织十余名学生赴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遵义会议纪念馆开展红色研学活动。通过实地参观、沉浸式学习与互动体验,学生们在革命历史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

遵义会议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承载着中国革命的光辉记忆。师生们抵达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灰砖青瓦的二层小楼,门楣上悬挂的“遵义会议会址”六个金色大字苍劲有力,为毛泽东亲笔题写。走入遵义会址旧址,在会址东侧,两棵呈“V”字形的百年槐树吸引了师生驻足。讲解员介绍,这棵“胜利树”是会议召开时的唯一活态见证,当年碗口粗的小树如今已枝繁叶茂,象征着革命事业的生生不息。学生赵玉萍触摸树干后说:“老槐树让我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要不忘历史,肩负起新时代的责任。”

随后,师生们移步遵义会议陈列馆。馆内通过动态路线图和珍贵文物,全景展示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在“四渡赤水”展区,学生们通过观看视频体验了红军战士的战术智慧;在场馆内,讲解员生动的展示,重现了遵义会议前后的历史风云。李建春老师表示:“这种游览形式,让书本知识‘活’了起来,学生们对长征精神的理解更加深刻。”

研学活动中,师生还探访了红军街、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等红色地标。在红军街,学生们通过仿古建筑与灯箱照片,感受红色文化与黔北民俗的交融。皇淞老师在总结中强调:“此次研学不仅是一次历史教育,更是一次精神洗礼。希望同学们将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勇担使命。”

师生体悟:
此次遵义之行让我深刻体会到,红色教育绝不应止步于课本。当学生亲身走进会议旧址,历史不再是遥远的名词,而是化作直抵心灵的精神力量。站在会址二层小楼前,我更加明晰教育的使命:不仅要传递史实,更要在青年心中播下信念的种子,引导他们从历史中汲取破浪前行的勇气。唯有如此,红色基因才能真正融入血脉,代代赓续。
——全生异科导师 黄鑫
踏入遵义会议纪念馆的瞬间,历史的温度透过青砖灰瓦扑面而来。站在那栋小楼前,我第一次触摸到了课本之外的鲜活历史——革命先辈们竟是在如此简陋的环境中扭转了乾坤!那棵苍劲的“胜利树”更让我懂得,我们不仅是历史的聆听者,更应是未来的播种者。作为新时代青年,我愿以先辈的精神为炬,在求知路上勇毅前行,让红色信仰照亮青春的每一步。
——花果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李思颖
文字:黄鑫
图片:肖爱玲、皇淞、李建春